▲藏家刘钢
图片来源:受访者
/
在刘钢眼中,古老世界地图的背后,凝聚着古代地理学家、天文学家、数学家、探险家与航海家们的共同心血。因此,它的价值远非其他类别的藏品所能比拟。
/
今年8月,知名收藏家刘钢与陈育夫妇将数十载悉心收集、精心守护的630种、共计3026册(幅)珍贵古籍、古地图及相关文献,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图书馆。
展开剩余93%这批捐赠不仅体量大,更因在古地图与专题文献领域的独特价值,成为国家图书馆建馆以来极具里程碑意义的私人捐赠,实现了一次“私人收藏”向“公共财富”的跨越——让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续传承,惠及社会大众。
▲刘钢、陈育参观国家图书馆藏陈列
图片来源:中国国家图书馆
目前国内以古代文献为收藏主线的藏家寥寥无几,而像刘钢这样在特定品类中构建起完整体系的藏家,更是凤毛麟角。捐赠仪式前夕,我们特别连线刘钢先生,听他讲述与古籍、古地图的结缘往事,以及藏品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与深厚情怀。
“我自1990年起涉足古籍与古地图收藏,最初并没有明确的主题,也不是成体系地去收藏,而是我的业余爱好。”刘钢回忆道。而转折发生在2001年——一幅1418年《天下诸番识贡图》摹本(即《天下全舆总图》)的入藏,让他对中国古代科技,尤其是天文与地图史学领域产生了浓厚且持久的兴趣。
为了探究其中的奥秘,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阅读与研究,却发现了一个令人遗憾的现象: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推动作用至关重要,但相关的古籍却散佚严重。2005年,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愈发清晰且坚定:应该尽自己所能,保护珍贵的道教古籍和文献。自此之后,他的古籍、古图收藏逐渐有了明确的目标——构建一个以道教为核心的专题古籍文献收藏。
▲国家图书馆陈樱书记、魏崇副馆长为刘钢、陈育颁发捐赠证书
“我收藏道教古籍的初衷,与收藏艺术品有着本质的区别。从一开始,我就将把藏品未来捐赠给图书馆定为终极目标。”刘钢的古籍收藏理念也颇具特色,许多藏书家看重古籍的版本与年代,而他则更关注内容本身。
▲刘钢收藏的《四元玉鉴》
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
比如他耗费重金收藏的1836年刊本《四元玉鉴》,虽为晚清刊印,却是元代数学家朱世杰的数学经典,在中国数学史上地位斐然。刘钢认为,“古籍是文化传承的载体,它们传递的是古代的信息。古籍内容的价值,远比古籍‘年代早晚’或者‘原刻版本’更值得藏家珍视。”
到了2006年,刘钢在上海一家旧书店里偶遇《天下诸番识贡图》摹本,因图中显示的信息与现代人熟知的历史常识差异较大,一时犹豫便没有购买。“但回家后总是想着它,我心想,如果是伪造的,何必费那么大的力气去做那些连专家都未知晓的细节呢?”
▲刘钢收藏的《天下诸番识贡图》摹本
现藏于国家图书馆
几周后,他再次登门那家旧书店,反复查验纸张、墨迹、色变以及绘图者的书写习惯,最终确认这是一件极其珍贵的古地图。在收藏这幅古地图之后,刘钢对其做了大量的深入研究。
他发现,这幅1763年的摹本,忠实地临摹了1418年原版《天下诸番识贡图》的细节——包括用红笔标注的原图注释,而这些注释竟然出现在美洲、大洋洲的位置上。传统历史学中认为,美洲由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,大洋洲由詹姆斯·库克于1770年发现,这幅1418年地图的出现,无疑是对“地理大发现”叙事的重要修正。
2006年1月,国际权威杂志《经济学人》首次披露了《天下诸番识贡图》后,瞬间引起全球学界与媒体的关注。中央电视台、凤凰卫视、英国BBC、美国CNN等三十余家中外媒体相继进行了报道,焦点多围绕“古地图证明中国首先发现美洲”的议题。
▲《经济学人》2006年报道
学术界的争议更为激烈:部分学者认为,这意味着中国古人早于哥伦布知晓美洲;也有专家提醒,需要先考证地图的绘制方式、信息来源与准确性,“不能仅凭一幅地图就下结论”。国内还甚至有学者质疑图中简体字是“近代伪作证据”。
▲刘钢著《古地图密码》,2009年出版
对此,刘钢无奈地苦笑:“汉唐时期就有简体字的写法了,只是新中国成立后才统一了简体字的标准。将简体字误认为是现代的产物,这其实是缺乏对汉字演变史的认知。”为了回应这些质疑,他在2009年出版了《古地图密码》一书,系统梳理了自己的研究成果。
▲博主发布的《天下诸番识贡图》相关视频截图
近年大众对《天下诸番识贡图》摹本的关注度不减,并且争议逐渐趋于理性:多位博主今年发布了相关讨论视频及帖子,浏览量破千万;更有学者在学术期刊发文,认可《天下诸番识贡图》摹本为珍贵的古地图。
“无论结论如何,它至少让人们重新审视中国古代地图学家、天文学家、航海家为人类所做的贡献,这就足够了。”刘钢说。
“中国古代的科学、测绘与数学成就,曾经领先世界数百年。很多我们古代的科学家、探险家、地理勘测家取得的成果,都隐藏在古代地图之中。”谈及自己开始重点收藏古地图的初衷,刘钢语气郑重,“只是太多的成就被忽视、被掩盖了。”
▲刘钢收藏的《算经十书》
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
他举例说,公元3世纪数学家刘徽在《海岛算经》中,提出了运用勾股定理,测量远方无法抵达海岛的方法——包括测算海岛的距离、面积,乃至山峰的海拔。
“这不仅证明了魏晋时期中国人已经开展海上远洋地理测量,更说明了当时知识阶层对远洋探索的关注。公元三世纪,欧洲航海家的航行范围还局限在近海,而中国古代航海家的目光则已经延伸到远洋深处。”
▲1136年制作的《禹迹图》墨线图
再如1136年的《禹迹图》,其经度计算与现代数据的误差不超过两度。“在12世纪便取得这样的成就,真的太了不起了,欧洲人直到17世纪才解决了经度测算的难题。”
刘钢也遗憾地指出:“许多中国古代探险家、科学家以及地图学家的成就,长期被欧美话语权所掩盖,甚至在现代研究中被边缘化。”
▲《舆地图》总图一影
当中最典型的例子,便是14世纪地图学家朱思本的《舆地图》。这幅1320年绘制的地图虽然已经散佚,但16世纪的地图学家罗洪先在其著作《广舆图》中曾对其细节做了记载。
▲刘钢收藏的《广舆图》
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
由于学界对罗洪先文字记载的断句有误,这段文字也成了一个历史谜团。刘钢经过深入研究、重新断句后发现:朱思本《舆地图》采用‘计里画方’之法,以大地真实的圆球形态为基础,依照南北方向,将其分为东西对称的两部分,从而避免了球体正反两面交错导致的谬误。
这一记载意味着,朱思本早在1320年就绘制出了东、西半球形世界地图,比欧洲地图学家孟纳楚斯(Franciscus Monachus)的同类制图早了两个世纪。“中国古代地图学家的智慧和成就,不应该被历史所遗忘,更不应该被人为错误所掩盖。”
此次捐赠给国家图书馆的3026册(幅)藏品,时间跨度从南宋至民国,堪称一部“立体的历史书”。其中,南宋绍定二年(1229年)的《平江图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实测地图,细致地记录了古代苏州的街巷布局与行政建制;北宋阜昌七年(1136年)刻石、清代拓印的《禹迹图》,则是现存最早的全国性石刻地图之一,见证了宋代对疆域的认知。
▲刘钢收藏的《平江图》
现藏于国家图书馆
明末清初的《出洋诸国海图》、清代的《中俄交界全图》,串联起中国从“天下观”到近代边疆意识的转变;光绪二年版《海国图志》,更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“睁眼看世界”的标志性文献。
采访当天,国图团队已经验收了3025件藏品,唯独《天下诸番识贡图》摹本还留在刘钢身边。“我想多陪它几天,交接仪式当天再正式移交。”他笑着说,语气里藏着不舍,更有着释然。刘钢的收藏视野远不止于古籍与古地图,更延伸至摄影作品、绘画及雕塑等多个领域。而在他心中,古代世界地图无疑是最具学术分量的珍藏。
▲刘钢收藏的古籍与郎世宁绘画的《乾隆妃子肖像》
“一件摄影或绘画作品,往往是一个人或数个人的工作成就,”刘钢这样阐释,“但一幅古代世界地图,绝非仅靠一个绘图者就可以完成的,它是几十代人历经数百年沉淀的集体智慧结晶。”
在他心中一件古地图的背后,凝聚着古代地理学家、天文学家、数学家、探险家与航海家们的共同心血。因此,它的价值远非其他类别的藏品所能比拟。
▲刘钢受邀在中欧商学院授课
但刘钢也坦言:“对现代人而言,阅读和收藏古籍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”经过多年的研究,他发现研读古籍和古代文献的背后隐藏着三重障:
第一重是文字关。古籍中的文言文,其语法、词汇与现代汉语差异显著。第二重是标点关——古人著述不加标点,现代人阅读时需要自行断句加注,这一过程不仅考验语感,更需要对文本逻辑有深刻的理解。第三重是知识体系关。古籍涉及古代伦理、天文历法、世界观等内容。由于时代久远,古代的知识体系与现代社会观念差异悬殊。
▲刘钢在书房中研究古籍
背景中悬挂的正是《天下诸番识贡图》
“必须先了解古人的哲学观和思维方式,才能真正读懂古籍文字背后的意思。”
收藏、研究、整理了这么多年,刘钢也有他的一套“独门秘笈”。不过,律师职业赋予他的阅读耐心与审慎,成了跨越阅读理解障碍的桥梁。
“律师需要逐字逐句地抠法律条文,这种长期的职业习惯让我在阅读古籍时,可能比别人多了一份沉下心来的定力。”刘钢笑着说。
▲上世纪80年代,刘钢(右一)与律所合伙人
聊起职业经历,刘钢1983年从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,先在体制内担任公务员,1986年转行做律师,之后深耕律师行业三十余年,是亚洲资本市场的“重量级玩家”——2000年首创的VIE结构,让新浪、网易、搜狐等中国第一批互联网企业得以合规赴海外融资上市,被业界称为“中国互联网教父”。
▲刘钢家中充满艺术气息的会客厅
但在他心中,收藏的意义早已超越了自己的职业成就。“律师业务创新,影响或许只有几十年;但收藏和发现一件有价值的藏品,其生命力和影响力或许能延续上千年。”
刘钢也由衷的希望,他的藏品捐赠能为地图史学界提供研究线索:“让更多人知道,中国古人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。”
“古地图研究和世界地理大发现的话语权,目前还被欧美学界掌控,但这一局面一定会改变。”采访最后,刘钢语气坚定,“让被埋藏的中国智慧重新发光,是每一代人的责任。我所做的,不过是抛砖引玉,盼着更多人去追寻历史的真相。”
有藏品计划出入手可留言或者私信,征集交易会/正规一线拍卖、单纯资讯解答市场疑惑也可以,问问不花钱哈
卫星:s第一个字母c第二个字母p第三个字母m第四个字母在线配资论坛,还有87两个数字,找到我
发布于:广东省道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